【我的志愿服务故事】刘世勤:飞得再远 根在宜宾

  编者按:善良是一种信仰,不是看见了才相信,而是相信了就会看见。因为有你,在善良的路上,越走越远。2020年12月5日,是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,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到来之际,宜宾新闻网记者采访到多位志愿者,倾听他们的志愿故事。这一次,记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,将他们的故事传递出来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宜宾志愿者刘世勤的“志愿服务故事”。 

  12月3日 周四 天气雨 

  我叫刘世勤,今年25岁,宜宾珙县人,目前是成都电子科大通讯与信息系统博士在读生。2013年,我从重庆西南大学物理专业毕业,保送成都电子科大读博(跳过研究生阶段),我还有两个妹妹,二妹也考上了大学,三妹还在读高中。说起我们三姐妹的“读书”之旅,春苗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帮助。

  刘世勤大学毕业照。(本人供图).jpg 

  刘世勤大学毕业照。(刘世勤供图) 

  感恩:春苗在我最艰难时帮助了我 

  从小学到高中,我们家的家境状况不好。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家里除了爷爷奶奶,还有高龄的曾祖父。父母微薄的工资不仅要负担三位老人,还要养育我们三姐妹。老三从小身体不好,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,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,我们的生活过得十分艰辛。但是父亲从小便教育我们,读书是最自己最好的投资,无论家中条件多么困难,都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。

  父亲的话激励了我们三姐妹发奋读书,我们三个也很争气,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。当我上高中后,家里的开支变得更大,那时算得上是我们生活最艰难的时候。高中三年,春苗每学期四五百元的助学金,助力我度过了三载春秋,考上大学,走出大山。

  激动:今年成了一名正式志愿者 

  上大学后的我,开始勤工俭学,老三的病情也稳定许多,家里的情况也逐渐改善。我主动申请不再需要春苗的助学金,可春苗的老师考虑到我们家中的特殊情况,虽然停止了对我的资助,但他们又开始资助我的妹妹们。他们的行动让我感受到了人间温暖。大学期间,每当到了寒暑假,我都会回到珙县,参加春苗的志愿服务活动。

  记得有一次,我和胡义儒老师一起去一个乡村走访,了解留守学生情况时,那里的公路没有修通,我们只好将车停在道路旁,走路前行。那条路十分难走,充满荆棘。可这就是志愿者的常态,那一次,让我们感受到志愿者三个字的闪烁的光芒和背后的伟大。

  今年,胡义儒老师给我发了一张春苗志愿者申请表,当我填好表,提交申请后不久,我被通知,正式成为春苗的一员,内心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激动,那一刻我才真的感觉自己长大了!

  刘家三姐妹。右一为刘世勤。(刘世勤供图).jpg 

  刘家三姐妹。右一为刘世勤。(刘世勤供图) 

  幸福:飞得再远 根也在宜宾 

  回到上面说的那次走访,当我们来到那户人家,看到黄泥砌的土墙,就像是我的家。走进屋里,十分整洁,满满一墙的奖状在整个土房中显得格外耀眼和可爱。土房的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,和我们唠嗑。对我们的到来,表达感谢。了解完情况后,我将这户人家的资料整理出来。后续,春苗也对其孩子进行了资助。

  后来,我从其他大学同学口中了解到,并不是每一个偏远地区都有像春苗这样的机构,并不是每一个困难的家庭都能得到这样的帮助。我突然间觉得自己生活在宜宾,出生在珙县,是一件好幸福的事情。

  现在,我已经在读博四,学业也达到了学校的要求,2022年就会博士毕业,我了解到我所学的专业进入企业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收入,我想毕业后进北京的企业工作。即将脱离学生身份的我,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馈家乡。因为无论我飞得再远,我的根在宜宾、在珙县!(记者 喻熹)

(责任编辑 甘科)

  

编辑:美编